每日修行實踐前中後流程 #起心動念 行為覺察 事後沉澱

 


🧩【實際案例 × 修行重點】說明表格

案例情境起心動念行為覺察事後沉澱修行重點
🚧 客戶急單修改網站一開始覺得麻煩、想推給同事(懈怠)回應過程中發現語氣不耐煩,提醒自己冷靜事後反思:若能帶著服務心看待,是一次累積口碑的機會轉嗔為慈/轉怠為精進
🧾 同事會議中意見不同想馬上反駁對方(我執)覺察自己聲音提高、呼吸急促,先停下來後來主動道歉,感謝他提醒我傲慢心作祟轉我執為包容/轉競爭為共修
🍰 吃甜食時失控明知身體不適合,還想“偶爾沒關係”(放縱)覺察咀嚼時是為紓壓而不是飽足,停下來記錄:下一次用喝茶或冥想來替代壓力飲食觀察欲望起源/以正念對治貪執
🎨 學畫時覺得畫不好想放棄,不想被說沒天分(比較心)發現自己對評價太在意,選擇練習而不是炫技反思:原來我需要的是與自己對話,不是他人肯定轉名相為內觀/學習為修心道場

 

🪷修行重點說明

  1. 起心動念 = 修行起點
    • 認識「為何而做」比「做了什麼」更重要
    • 用一句佛法對應內心初動(如:起念即修)
  2. 行為覺察 = 修行轉捩點
    • 當下看見「我情緒起來了」就是修的開端
    • 加入觀呼吸/身體覺察/轉念練習
  3. 事後沉澱 = 修行深化點
    • 用反思記錄鞏固體悟,並標記自己進步
    • 可搭配經文或修行語作內化提示(如:「轉嗔為慈」)

🧘‍♂️【每日修行實踐流程】|10~30分鐘可完成

 

⏰ Step 1:固定時間 5~10分鐘冥想

  • 找一個安靜空間(如早上起床或睡前)
  • 閉眼、專注呼吸
  • 每次雜念升起,不壓制也不跟隨,只「看見→放下」

📌 目的:讓心定,觀察當日的起心動念


🍽️ Step 2:一餐專注正念吃飯

  • 放下手機、不看電視
  • 細嚼慢嚥,品嘗食物口感與氣味
  • 對食物心生感恩:「這是大地與眾生給我的養分」

📌 目的:在日常中訓練覺知與慈悲


💖 Step 3:做一件善事(不計得失)

  • 指路、幫忙搬東西、為長輩倒水
  • 整理家中物品,捐出不再使用的衣物
  • 在社群中留言鼓勵、推薦好書給朋友

📌 目的:培養利他心、培福增慧


📓 Step 4:記一則「修行日誌」

  • 我今天有無嗔心、貪念升起?
  • 我有哪個念頭被我覺察並轉化了?
  • 今天哪件小事讓我體悟到「修行即生活」?

📌 目的:將修行成果與內省紀錄在知識系統中

 

🪷 修行語:

逆境即是增上緣

🔍 提醒思考:

  • 我遇到任務壓力、時間緊迫、客戶催促時,是不是第一時間想抱怨?
  • 我是否能轉個念頭,把它看作提升自己的機會?
  • 我願意對自己說:「這是老天送來的一次定心與精進訓練。」

📓 當日筆記(可自行填寫):

  • 今日的逆境是:______________
  • 我的第一個反應是:______________
  • 我是否有轉念?如何轉的:______________
  • 事後我學到了:______________

📲 LINE群提醒小語建議

🌟【今日轉念語】
逆境即是增上緣 🙏
當任務繁重、心浮氣躁時,不要急著抱怨。
問問自己:「我能不能,反而在此刻練習定力與忍耐?」
💪修行,不在山林,在紅塵中做事的當下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標籤: 每日修行實踐前中後流程 #起心動念 行為覺察 事後沉澱, 心智圖/學習力情緒管理, 心靈老師, 高雄種子學院, 創點行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