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六祖壇經.坐禪品》的原文,是中國禪宗修行最核心的根本教法之一,尤其適合結合現代修行的心理轉化與生活情境來說明。
🧘♂️《坐禪品》現代修行詮釋 × 四段落解析
📍一、何名「坐禪」:外不著境,內不生念
原文:「外於一切善惡境界,心念不起,名為坐;內見自性不動,名為禪。」
🔹現代說明:
- 坐禪不是姿勢問題,而是「心不被境界牽動」
- 無論面對稱讚、批評、順利、壓力,你的內心如如不動
🔸日常修行實踐:
- 當你在工作壓力中依然冷靜、在情緒波動中仍可覺知,那就是「坐」
- 當你內觀當下、念頭不隨外境轉,內心穩定清明,那就是「禪」
📍二、何名「禪定」:外離相,內不亂
原文:「外若離相,心即不亂。本性自淨自定。」
🔹現代說明:
- 「離相」不是眼不見、耳不聞,而是「不執著於相」
- 定,不是死守不動,而是在雜亂世界中,心不亂、不跟隨
🔸生活實例:
- 手機通知響不停,你看到但不立刻反應 → 外離相
- 家人情緒爆發,你內在覺知不被牽動 → 內不亂
📍三、破除「執著修禪」的誤區
原文:「坐禪元不著心,亦不著淨,亦不是不動。」
🔹現代說明:
- 不要以為「空心、淨心、不動」就等於修得好
- 若執著「我要淨,我不要動,我要沒念」→ 這些也是「妄想」
🔸實際提醒:
- 修行不是追求「無念」的狀態,而是如實觀照當下的念
- 不抗拒念頭,也不貪執清淨 → 這才是「無著」
📍四、真正的不動:不起分別心、不說是非
原文:「但見一切人時,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,即是自性不動。」
🔹現代說明:
- 真正的禪定,不是坐著不動,而是「面對一切人事物不評論、不批判」
- 看見事情,心能觀、能照、能理解,卻不固著「對錯立場」
🔸實修應用:
- 練習:今天不說一句人的好壞、對錯
- 觀察:心中起評價時,練習「不跟隨,只觀照」
✅ 現代生活中如何實踐《坐禪品》
修行目標 | 現代實踐方式 |
---|---|
不著境 | 社交媒體、成就追求中,練習放下比較心 |
不生亂 | 情緒來時,用「深呼吸+觀呼吸」回到當下 |
不執淨 | 不追求「我今天一定要很靜」,順其自然 |
不說是非 | LINE群或日常對話中,刻意不評論他人 |
🧘♀️ 結語:真正的坐禪是什麼?
「不是坐姿,是觀心;不是清淨,是不執;不是不動,是自在。」

① 禪語: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。
🧘 開示連結:
修行不是逃離紅塵,而是在生活、工作、人際之中覺知當下、修淨自心。
📌 現代應用:
- 在辦公室練習「觀呼吸三秒」,讓情緒不被拖走
- 排隊、堵車時練習「不抱怨」,轉念為耐性修行
② 禪語:一行三昧,行住坐臥皆道場。
🧘 開示連結:
不需打坐才能修,走路、說話、回訊息,念念都可練習正念。
📌 現代應用:
- 吃飯專心品味,不滑手機,即是「食禪」
- 每天LINE回訊練習「不急、不嗔、說話溫柔」
③ 禪語:無念為宗,無相為體,無住為本。
🧘 開示連結:
這三句是生活中「不執念、不執相、不執結果」的智慧核心。
📌 現代應用:
- 遇挫折不內耗:「我盡力了,當下自在最重要」
- 與人爭論時不強求對錯:「觀己念,不住彼語」
④ 禪語: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
🧘 開示連結:
你不是你的情緒、不是你的角色。能照見,就能超越。
📌 現代應用:
- 情緒上來,先寫下它,然後問:「這是真的嗎?」
- 在家庭角色中迷失時,提醒自己:「我只是經歷,不是角色」
⑤ 禪語:知幻即離,離幻即覺。
🧘 開示連結:
當你知道「我現在起煩惱了」,這就是離幻,就是醒。
📌 現代應用:
- 買東西衝動時提醒:「這只是當下慾望的幻象」
- 在社群裡感到焦慮時問:「這些比較,是真實還是投射?」
⑥ 禪語: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。
🧘 開示連結:
心會沾塵,正念是每日的抹布,擦掉累積的煩惱與執著。
📌 現代應用:
- 每晚睡前3分鐘:靜坐回顧一天,有何貪嗔癡起伏?
- 清晨寫日記:「今天我願意以何種心念出發?」












標籤: 2220000 #禪座 #禪修, ☀打座冥想情緒管理, 心靈老師, 高雄種子學院, 創點行銷
